隨著氣溫回升,天氣逐漸炎熱,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,食物極易腐敗變質,為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,要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,謹防食源性疾病的發(fā)生。
一、學校常見食源性疾病 1、致病微生物及毒素引起 的食源性疾病 肉類、蛋類食品易受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毒素感染,米飯和蛋炒飯易受蠟樣芽孢桿菌及毒素感染,海產品易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,如果在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,易引起原料污染和交叉污染,危害健康。經過長時間發(fā)酵或浸泡,有明顯陳腐臭味的銀耳、木耳、河粉等,極易引起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的發(fā)生。諾如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,未煮熟的貝類等海鮮、蔬菜水果沙拉為高危食品,兒童青少年感染后一般表現(xiàn)為嘔吐。 2、有毒動植物引起的 食源性疾病 ①土豆發(fā)芽后皮肉變綠,龍葵素含量增高。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、變綠時不得食用。
②菜豆因含有紅細胞凝集素、皂苷等,中毒多因炒煮不透所致。
③生大豆含胰蛋白酶抑制物,對胃腸有刺激作用。豆?jié){必須煮開再喝。應注意豆?jié){加熱至80℃時,會有許多泡沫上浮,出現(xiàn)“假沸”現(xiàn)象。
④新鮮黃花菜含有秋水仙堿,處理不當易中毒。
⑤不新鮮的青皮紅肉魚類組胺含量高,易引起組胺中毒。
二、預防措施
學校要做好風險排查、全面自查,嚴格執(zhí)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(guī)范,把好食品原料采購進貨關,從正規(guī)渠道進貨,按規(guī)定索證索票并定時進行檢查。
學校應定期對食堂進行相關食品安全相關知識培訓,加強食堂從業(yè)人員的健康監(jiān)測和日常管理,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識與責任。
嚴格食品加工制作程序,避免購買和制作高風險食品,如冷葷類食品、生食類食品和現(xiàn)榨果蔬汁等。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、鮮黃花菜、野生蘑菇、發(fā)芽土豆等高風險食物,不購買野生動物等“野味”。
加工烹飪食品所用的刀具、砧板、器皿、抹布等廚具要保持清潔,處理和存放食物要生熟分開,防止交叉污染。加工烹飪食物要做到燒熟煮透,尤其是肉、禽、蛋和水產品。
注意個人衛(wèi)生,尤其是制作、售賣、分發(fā)食物餐具過程中的手衛(wèi)生,飯前便后應使用洗手液或肥皂認真清洗雙手。
來源:南充教體